德軍是什么情況舒爾卡這邊不需要做太多的考慮,因為從戰(zhàn)場形勢來看,只要蘇軍能守住卡拉奇,那么德第6集團軍就始終在蘇軍的包圍圈中;只要第6集團軍在蘇軍包圍圈中,其被殲滅就是遲早的事。
戈林所謂的空中運輸當然是招臭棋,這至最后甚至會拖垮原本占據絕對優(yōu)勢的德國空軍。
換句話說,如果德軍還不采取壁虎斷尾的方式放棄第6集團軍的話,那么就會帶著德空軍一起沉淪。
顯然,此時的德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。
或者說是希特勒還沒意識到這一點,他依舊抱著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能重新奪回卡拉奇并將第6集團軍營救出來甚至最終攻下斯大林格勒的奢望......希特勒有點與斯大**似,他們都相信只要部隊英勇無畏、團結一致,那么就可以忽視一切客觀存在的困難最終取得勝利。
希特勒是如此固執(zhí),以至于曼施坦因幾次前往狼堡與希特勒商討都沒有結果。
“元首閣下!”曼施坦因對希特勒說:“我們現在就只有一個機會,我是說將損失降到最低的機會,命令第6集團軍全力從卡拉奇方向進攻,同時我率領頓河方面軍向卡拉奇進攻,敵人在卡拉奇立足未穩(wěn)而且防御縱深不足,只要我們的空軍配合得當,第6集團軍還有機會突圍!”
曼施坦因說的是正確的。
德第6集團軍被包圍不久,而且一直都有空中運輸補充,補給還沒到無以為繼的地步。
在這時候德第6集團軍和頓河集團軍全力夾擊卡拉奇,再加上德軍的空中優(yōu)勢想要突圍并不困難,畢竟德軍的戰(zhàn)斗力在那擺著。
希特勒聽到這個建議時猶豫了下,但也只是一下。
“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?”希特勒指著卡拉奇東側的頓河說道:“第6集團軍需要垮越頓河才能突圍,敵人隨時可以用戰(zhàn)機、火炮將我們搭建在頓河上的浮橋摧毀!”
就像之前所說的,蘇軍伊爾2攻擊機可以裝備四到八枚火箭彈,火箭彈雖然沒有準頭,但如果十余架伊爾2同時朝目標覆蓋射擊,那效果就會像“喀秋莎”火箭炮一樣將目標區(qū)別炸成火海。
更恐怖的還是這還可以在十幾秒內完成......這種戰(zhàn)術有些像蘇軍的“喀秋莎”,兩者都是基本沒有防御能力注:伊爾2如果滿截火箭彈的話空戰(zhàn)能力就很弱,面對敵人殲擊機時基本是等死,卻都可以快速發(fā)射完火箭彈后就走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