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縱觀整個太平天國史,打天下的都是楊秀清和石達開等人。
作為天王的洪秀全,從頭到尾起到的都只是精神領袖的作用。
所以《天朝田畝制的》不可能是洪秀全想出來的,真正的創(chuàng)作者,應該是最初創(chuàng)始人的馮云山。
當然這么大的綱領,也不可能是馮云山一個人完成的,他也只是提出一個設想罷了。
原史上的南王馮云山,一直被洪秀全和楊秀清所忌憚,而且很早就‘意外’戰(zhàn)死,都還沒來得及真正的發(fā)揮才能。
這一世的馮云山的命運同樣坎坷,作為政治型人才,馮云山只在黃巾中混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地位,而最有力的晉升資本‘天朝田畝制度’的設想,還是被洪秀全摘了桃子。
直到張良的出世,方云山才最終翻身,在被張良發(fā)掘后,又因和張良一起制定了《天國田畝制度》,從而得到張角的看重。
而新生的《天國田畝制度》,也從《天朝田畝制度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,所以無疑要更加實用的多。
兩者都是本著“凡天下田,天下人同耕”的原則,以戶為單位,不分男女,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。
而就憑這點,對百姓的誘惑就是致命的。
而且還去除了‘實行圣庫制度’這種只為給“每戶留足口糧,其余歸圣庫’的變態(tài)制度。
當然,兩者最大差別則是,《天朝》是反社會,而《天國》只是反世家。
歷史上的太平天國在攻進南京之后,高層的性質(zhì)就變了,而這點大多農(nóng)民起義軍都一樣。
太平天國的高層,享福的享福、爭權的爭權、叛變的叛變,內(nèi)部可謂黑暗到了頂點,可也依然堅持了十多年之久。
而同樣是農(nóng)民起義黃巾起義,聲勢比太平天國要大,可卻不到一年就被剿滅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